企业应如何评估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如果在几年前,这个问题可能无解。因为那时候企业缺乏一个系统可量化的评估标准。怎么评估?评估哪些指标?如何启动评估?如何得出令企业认可信服的评估结论,这些大家都不清楚。
如今随着《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GB/T 39117-2020)两套标准的发布,企业有了可测量自身智能化水平的模型和方法,让企业能通过这套模型和方法做智能化现状体检,更精准的掌控自身的智能化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而找到需要改进的点和方向。
一、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价值
对于个人能力的评估,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看学历证明、工作背景、项目经验以及相关证明材料,这能让我们对一个人的能力形成快速的认知了解,从而做出初步能力判断。要了解一家企业智能化水平,其实过程也差不多,无非是了解这家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上了哪些系统和项目,目前推进情况如何等。或者到工厂走走,看看企业的设备和自动化水平,就基本很快地作出初步的能力判断,但这只是初步预判,至于企业实际的智能化能力水平,还是需要专业人员做全面深入的智能化水平诊断评估。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诊断流程也差不多。企业做智能制造能力诊断,评估人员走访各相关业务部门是第一步,查看或操作各个业务部门系统,比如评估人员要了解企业设计水平,需要了解产品设计使用的二维软件还是三维软件?产品设计模型和数据有没有管理起来?管理到什么程度?是否实现与工艺集成对接?要了解生产车间智能化水平,需要查看机器有没有互联?哪些实现了互联?采集了哪些数据?数据有没有用起来?用到什么程度?生产、采购、物流、销售等系统之间是否有实现集成打通?生产控制过程能否实现自适应、自诊断、自优化等。只有了解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出精准的能力水平判断,而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套描述智能制造能力提升阶梯及要素的方法论。具体怎么使用模型进行评估,就得借助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相当于一个是内功心法,一个是武功招式。
这两套标准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
对于制造企业,通过这个模型和方法,能评估当前企业智能制造的状态和水平,进而帮帮助企业建立智能制造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为企业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提供参考。
对于技术服务商,通过这套模型和方法,能把握甲方的需求,制定清晰的推进计划和目标,同时找到为企业提升制造制造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通过这套模型和方法,能掌握地区内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制定相应的产业推进政策。同时可以筛选出一些具有良好智能化基础企业做行业示范标杆。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针对20个能力子域做了比较细化的五个等级说明,即技术成熟度。由低到高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如图2所示。
图2 成熟度等级
针对五个成熟度能力等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有比较详细的技术成熟度描述:
一级(规划级):企业应开始对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
二级(规范级):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装备和核心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现单一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
三级(集成级):企业应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四级(优化级):企业应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等,实现对核心业务活动的精准预测和优化。
五级(引领级):企业应基于模型持续驱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实现产业链协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以上成熟度能力等级说明读起来比较生硬,虽然理解不难,但却不容易记。因此,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利于后面的评估工作的解读,可以这样理解:“业务流程化(一级)、流程信息化(二级)、系统集成化(三级)、生产智能化(四级)和产业协同化(五级)”,在后面讲解评估方法时,应重点记住这五个能力等级特征,这能让评估人员以最快的方式根据企业各个业务现状做能力等级代入,而后再做细化的评估打分。
在使用评估模型和方法进行诊断时,根据能力成熟度五级模型特征做初步等级判断是第一步,但并非某一个能力子域实现了集成,就一定是三级,这个还有个评估和打分过程,有可能企业业务实现了集成,但数据未能真正用起来,或者在某些环节依然存在手工录入情况,并未达成集成的效果,这时候最终评分可能会低于预判。因此,评估师的职责是让结论更贴合企业实际现状,针对每一个评估点都要做公正、专业的分析判断,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企业不断改进升级。